中国古代养生四书(陈立明)
中国古代的养生文化养生,古称“摄生”、“保生”、“卫生”、“道生”等,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防病祛疾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我国人民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重视养生之道,经过后世医学家、养生学家的不断总结、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养生学派。传统养生学的特点是,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药学密切相关,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拥有丰富的养生方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家。一、古代养生学的源流1.先秦时期在《尚书》、《周礼》、《左传》等著作中,均有养生的记载。诸子百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阐述了各自的养生理论。特别是老子、庄子提出“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并编制了导引、吐纳等一套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老子〉从“道法自然”及“道常无为面无不为”出发,指出唯“啬”,即“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养生之道。《庄子》宗承老子之学,提倡顺应自然、“调理四时”、“清静无为”,得导采用气功和导引的养生方法,吐故纳新,延长寿命。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出了与老庄一派不同的养生观点和方法。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从儒家积极入世的理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