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志(三)
582卷十九军事志榆林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结合地带。市境西北部沙漠草滩广阔而平坦,东南部山梁沟壑纵横交错,腹部榆溪河谷、无定河大川南北纵贯,北可控扼河套、南可拱卫三秦,为兵家必争要地。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往往盘据在这里扩大势力,或把这里作为打开通向中原的门户和运兵通道:中原王朝则不遗余力在这里修筑长城、城堡、设置关隘,屯兵扼守,这里经常成为兵戎相见、征战厮杀的战场。战国时期,魏、秦两国先后在这里修筑长城对阵或抗御匈奴,秦灭六国后,为控驭匈奴,秦始皇派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统大军驻守上郡肤施城(在榆林鱼河一带),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铁弗刘卫辰率部驻屯本境,并在今巴拉素白城台筑代来城,后其子赫连勃勃建大夏国称帝。他们以这里为根据地,先后率兵东攻北魏,南伐东晋,攻取长安。隋末唐初,梁师都割据夏州称王,北联突厥,与唐王朝抗衡。宋代,党项族李继迁等在此筑罗兀城,先后与宋军、金军对阵鏖战,较大交战达20余次。最大者为元丰五年(1082)与宋军的永乐大战。明代正统年,鞑粗诸部屡入河套南犯延绥,本境首当其冲,明王朝则兴修筑边墙(长城)、榆林等城堡,屯驻大兵扼守,并于明成化九年(1473)将“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城,此后榆林一直成为军事重镇。明末,李自成多次攻打并夺取榆林城。清兵入关后,在境内与李自成大顺军激烈交锋。清康照初年,定边副将朱龙起事,围攻榆林城3月而未下。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入境攻杀。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马占山等部队云集榆林,榆林成为坚强抗日阵地。解放战争时期,在境内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多次作战,歼灭上万国民党军队。新中国成立后,市内常年进行兵役、民兵建设、战备等项工作。在70年代,动员榆林全城人民,将榆林城建成兰州军区重要的人防城市。第一章军事设施第一节长城城堡一、长城秦长城《史记·秦本记》载:“孝公元年(前361)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境内即有魏筑长城。《史记·匈奴列传》载:秦昭王时,秦宣太后伐取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秦、赵、燕三国北边长城加以修整连贯,并派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统兵30万屯驻上郡等地。汉代,对秦长城又进行修整。现境内尚存两段秦长城遗址,均在巴拉素红石桥一带(详见文物卷)。